黔南地區長期大量求購煙酒茅臺
瀘州老窖大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漢,而作為大曲灑的工藝的形成和發展來講則是開始于元代。
據清《閱微堂雜記》記載:"⋯⋯日:'甘醇曲',用以釀之灑濃香、甘洌,優于回味、輔以技藝改進,大曲酒焉。"這是瀘州老窖大曲酒的起源時期。在明洪熙年間,瀘州施敬章其人經多年努力研制出了:曲藥含燥及苦澀味成份之"泥窖"釀酒法,使大曲酒濃香,從而開創了"固態發酵,泥窖生香,甑桶蒸餾"的獨特工藝之嶄新途徑,這是瀘型灑的雛形時期。
陳鑄《瀘縣志》載:"⋯⋯是為曲母。始用高粱四石磨面,每石和曲母一石,加枯糟六石,澆水和勻,收制地窖(窖在屋內,先以粘土泥和燒酒,筑成長方形,深六尺,寬六尺,長丈許),上覆以泥,俟一月后醞釀成熟,取出以小作法蒸餾之,三日能畢一窖,即市中所售大曲也"。
在明萬歷十三年舒氏在瀘州營溝頭龍泉井附近建造泥窖十個(其中六個于清初合并為四個),正式成為瀘州第一家生產瀘州老窖大曲的作坊,取名"舒聚源",創始人舒承宗,是瀘州大曲工藝發展史上繼郭懷玉、施敬章之后的第三代窖釀大曲的創始人。他繼承舒氏酒業,直接從事生產經營和釀造工藝研究,總結了從"配糟入窖、固態發酵、酯化老熟、泥窖生香"的一整套大曲老窖釀酒的工藝技術,使濃香型大曲酒的釀造進入"大成"階段,為以后全國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從而推動瀘州酒業進入了空前興旺發達的時期。從1955年后,對傳統操作法進行了恢復和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,這是我國白酒行業真正獲得巨大變化和發展的時期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在不斷挖掘總結傳統工藝的基礎上,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分析手段,剖析了影響白酒風格特征差異性的物質基礎及其機理,創新了一系列新的操作工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