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摩崖石刻石窟雕刻
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山,28億年前的地殼運動造就了她偉大的體質,穩如泰山、重于泰山,國泰民安,詮釋了中華民族高尚的品質和理念?!≡谫p石界,宋代米芾拜石的典故耳熟能詳,廣為流傳,而源于漢代的泰山摩崖石刻“拜石”,也有待揭開其神密的面紗。1987年12月,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一批“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”,浩瀚的泰山石刻則是列入“文化遺產名錄”的重要因素。
張用衡先生所著《泰山石刻全解》,宋純立先生作序中記載:“據專家21世紀初統計,泰山存歷代石刻1587處。其朝代分布情況為:秦代1處、漢代3處(包括無字碑)、晉代1處、北朝4處、隋代1處、唐代37處、宋代118處、金代22處、元代36處,明清至當代則更多了。在本書中我們能夠看到其中的幾乎全部。”
泰山石刻被譽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部“石書巨典”,而泰山摩崖石刻“拜石”則被譽為賞石藝術的文字鼻祖。泰山摩崖石刻“拜石”,位于泰山中路萬仙樓北鄰登山古盤道的西側,整幅石刻寬130cm、高50cm,款為:“集漢史晨碑字 光緒壬寅蒲月 高唐龍祖森題石?!堄煤庀壬短┥绞倘狻酚涊d:“拜石刻石,在紀念碑西側,刻于清光緒十八年(1892年)。”高唐龍祖森是根據查伴月軒主《漢隸書史晨碑》“拜石”拓片及史料記載,在泰山題刻《拜石》。據史料記載,漢武帝劉徹16歲登基,在位54年,文治武攻、開疆拓土、重農興商,開辟絲綢之路,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大國版圖。成就大業的漢武帝沿襲秦始皇封禪泰山的帝制,曾十次駕臨泰山,六次舉行封禪大典,祈福“國泰民安”。漢武帝劉徹,是有史以來登封泰山最多的一位皇帝。漢武帝對泰山天地可鑒的崇拜之情,見于其對泰山的極盡贊美之詞:“高矣、極矣、大矣、特矣、壯矣、赫矣、駭矣、惑矣”。關于泰山摩崖石刻“拜石”,還需從漢武帝登封泰山說起。傳說,漢武帝第一次登封泰山時,神密地運回四尊泰山石(因神密未入史)安放在未央宮的四個角上,并在正門的兩尊泰山石刻上“拜石”二字。漢武帝“拜石”如拜泰山,以示對泰山的崇拜。因后來未央宮損毀于戰亂,安放在未央宮四個角落的泰山石也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。但是,泰山摩崖石刻“拜石”將與泰山共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