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夏價格價格行情
半夏別名:麻芋頭、老鸛眼、三步跳、野芋頭、旱半夏、三葉半夏等。
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塊莖經搓去外皮,干燥,炮制后供藥用。有燥濕化痰、降逆止嘔、消痞散結等功效。主治濕痰阻塞、痰飲咳嗽、胸部脹滿等癥。半夏有毒,被國家定為28種毒性中藥材之一。生半夏毒性,次為漂半夏,再次生姜半夏和蒸半夏,白礬半夏小。半夏炮制方法不同,中藥用途亦不同。生半夏外用治癰腫痰核,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嘔,法半夏常用于燥濕化痰亂。
1、選地整地
選好土地,這是使半夏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。半夏為草本須根植物,根深一般不超過20cm,故宜選肥沃、含有機質多、ph偏酸性、土質疏松、具有排灌條件的砂質壤土或黏壤土地塊栽種。山區應選山的半蔭面坡地。前茬以豆科、禾本科作物為好。重黏土地易板結不利塊莖生長,鹽堿地塊極易死苗,澇洼地塊易積水爛塊莖,均不宜栽種。 試驗證明:半夏喜肥,富含有機質的地塊產量高,故宜多施農家有機肥。 一般地塊畝施圈肥5000kg、腐熟餅肥100kg、過磷酸鈣50kg、生物鉀肥(試驗增產7%)2kg。冬天應在作物收獲后立即施肥耕地作畦,盡可能在封凍前進行冬耕,以促進土壤風化,增加肥力。第二年春解凍后,進行施肥淺耕,耙細整平,做成85~110cm寬平畦,畦埂做35~40cm寬。偏堿性地不宜使氯化鉀、氯化銨、碳酸氫銨等化肥,否則易發生倒苗和爛母塊莖。為預防春旱,封凍前應先灌足水,待墑情適宜時冬耕,這樣翌年春種前一般不用澆水,有利早春地溫的上升,促使半夏早出苗。
2、繁殖方法
半夏有種子、珠芽、塊莖三種繁殖方法。生產上主要采用珠芽和塊莖繁殖。
(1)種子繁殖: 夏秋果實成熟時采下,剝出種子夏季可隨采隨種。在整好的地內,按行距10cm開2~3cm深的溝,將種子撒人溝內,耬平,保持土壤濕潤,7~10天可出苗。秋季采種后應先用濕砂土貯藏,待翌年3月下旬按上述方法播種,種后可覆蓋地膜,苗出齊后揭去地膜。當年長出一個卵狀心形單葉,如加強肥水管理,塊莖直徑可達0.3~o.7cm;第二年個別植株出現三小葉復葉,能長出直徑l~3cm的塊莖。
(2)珠芽繁殖: 珠芽在葉柄上形成,因栽種的深淺不同,有的生在地下,有的則生在地上。在地下形成的個大,一般直徑在1~1.5cm,而地上形成的直徑一般為0.4~o.7cm。大田生產上一般不用單獨采收珠芽進行再種,而是在珠芽出現后采用培土的方法使珠芽小塊莖生根發芽,形成新植株,這樣不但省工,而且出苗早,利于植株生長。當年可長成直徑1~3cm的塊莖,這也是增產的措施之一。
(3)塊莖繁殖: 大田栽培的主要采用塊莖繁殖法。塊莖增重多,產量高。1)栽種時間:長江以南地區可在秋末隨刨隨種;黃淮地區可春栽。春栽宜早不宜遲,一般在“驚蟄”至“春分”間下種,但過早溫度低,起不到早栽作用,過晚雖然出苗快,但生長期相對縮短,影響產量。
3、栽種方法
栽種前10~15天,將選好的種栽用5%的草木灰液或50%的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2小時,撈出晾干表面水分,放在蔬菜大棚內或室內暖和處催芽,待種栽芽鞘萌動時即可栽至大田。在整好的畦內,將催芽的種栽,按其不同大小直徑所需要的行距和覆土深度開栽種溝,每畦按行距20cm開4~5溝,溝底要平,按株距3~4cm將塊莖交叉放人溝內,每溝放2行,芽頭向上,先用土拌生物鉀肥撒在種栽上,再按不同種栽的要求深度,一般栽種深度是塊莖種栽直徑的2~3倍為。覆土一般為5cm左右,小種栽4cm,輕踏一遍即可。栽種溝應開得稍深,以低于兩邊2cm左右為宜,使覆土后仍保留呈淺溝狀,這樣既預防出芽頂膜,又使第二代珠芽培土簡便易行。種完1畦后,按每畝用乙草胺原液70ml,兌水40kg,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地面一層,立即蓋地膜。蓋地膜時,先將一頭用土壓實,再順畦掙緊地膜,后壓好兩邊即可。種一畦、噴一畦、蓋一畦。噴乙草胺對半夏植株生長有利。蓋地膜既增溫,又保墑,能提前出苗約25天。 是否進行間作,各地應根據其栽種習慣與肥水條件來選擇。如要間作,畦埂應留寬,間作物要盡量早種,使其半夏需要遮蔭時正好長高,不需遮蔭時恰好成熟。
4、田間管理
(1)地膜管理: “清明”至“谷雨”問,可以“破膜放苗”。當大塊莖春栽蓋地膜的苗基本出齊,晴天的中午膜內溫度可達30℃,因此應經常鍛煉小苗,于傍晚揭去地膜。如果小種栽出苗較晚,也可在‘‘谷雨”后揭去地膜,宜早不宜遲。
(2)灌溉與排水: 半夏喜濕潤,怕干旱,需水較多。去膜后,如果土壤較干,影響幼苗生長時,應噴水浸透,不可大水漫灌;麥收前后,氣溫較高,黃淮地區往往受干熱風的影響而出現旱情,此時正值塊莖、珠芽膨大較快的時候,如干旱缺水,半夏很快倒苗,造成減產。因此,此時應及時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(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5%),使其處于旺盛生長的環境。雨季應特別注意排水工作,以防土壤過濕,塊莖腐爛?!疤幨睢焙?,需水較少,應視天氣情況適當澆水,以不出現干旱為宜。
(3)中耕除草: 由于降雨、澆水等因素的影響,常出現土壤板結,影響半夏的正常生長。因此,適時中耕以疏松土壤,消滅雜草,利于半夏的生長。揭膜后,應勤松土除草,雨后或澆水后適時松土,中耕要淺,做到不漏鋤、不傷苗,保持整個生長期地中無雜草。
(4)蓋麥秸保墑降溫: 半夏在烈日直射、氣溫高達35℃以上的夏季,生長基本停止。如天氣干旱缺水,極易倒苗枯死。此季節采取地面普撒麥秸(糠)法,即:麥收前(“小滿”前后),在澆水或雨后,于半夏地內撒一層(約3cm厚)麥秸或麥糠,可降低倒苗率50%以上,產量成倍增長。如到汛期高溫少雨,仍應再加蓋1次,此時蓋的越厚,地溫降得越低,土壤含水量相對較高,有利抗倒苗。如汛期雨水較多,不但不能蓋第二次,而且還應將次的麥秸除去,以降低土壤濕度,減少爛塊莖。
(5)培土: 目的是蓋住珠芽,使其在土中生根發芽,盡快長成新植株?!靶M”至“芒種”為結珠芽高峰期,出現多數珠芽時,用行間或畦埂土蓋住,以高出珠芽2~3cm為宜。以后陸續出現珠芽時,用同樣的方法培土即可。
(6)雨季管理: 對春栽秋收的黃淮地區,如果秋季陰雨連綿,土壤濕度過大,已成熟的塊莖很易腐爛,不及時收刨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產。遇此種情況,不管是否到收刨季節,均應及時采挖,可收大留小,大的加工商品,小的留在地中使其自然生根發芽,待秋后再刨收。
5、病蟲害防治
塊莖爛?。?此病原不詳。多在高溫多雨、土壤濕度過大時發生。發病后塊莖腐爛,地上部枯萎。 防治方法:選高燥易排灌的地塊種植;種栽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;發現病株及時挖出,在病穴撒石灰粉消毒,防止蔓延。
縮葉?。?又名病毒病。多發生在夏季,染病后葉卷縮扭曲,植株矮小畸形。 防治方法:選用無病種栽;實行輪作,不重茬;苗期及時消滅傳播病毒的蚜蟲;發病后及時挖出病株燒毀,并用石灰粉消毒。
燙葉?。?又名“碎倒病”,病原不詳。此病發病急,傳染快,危害極大。多在高溫多濕的雨季發生,種植密度過大的地塊發生嚴重。發病初期葉及葉柄出現暗綠色不規則病斑,隨之色澤加深,患部變軟,葉片似開水燙過,呈半透明狀下垂,相互黏連在一起,病田中有腥臭味。 防治方法:選擇易排灌的地塊種植;注意輪作;進入雨季噴1:1:120波爾多液或75%的百菌清600~800倍液預防,7天1次,連續3次;發病初及時噴灑66.5%的普力克700~800倍液,7天噴1次,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
蟲害: 主要有天蛾幼蟲(deilephila elpenor lewisi but-ler),7~8月為害葉片,發生時用90%的敵百蟲800倍液噴殺。蚜蟲發生時可噴灑50%樂果乳劑1500倍液防治。 選育良種 良種是半夏高產的基礎。大田生產上,選用桃葉和竹葉型半夏為好。特點是葉柄高而粗,珠芽膨大時不致完全撕裂,易抗倒苗。葉片肥厚,色綠,光合作用強,產量相對較高。用大塊莖做種栽,養分足,幼苗期生長旺盛,副芽多,葉柄發得多,結珠芽多,產量高。試驗證明,大塊莖比中小塊莖分別增產18%和近80%。栽種前,從已選留的種栽中,再進一步剔出有傷口、腐爛、形狀異型的塊莖,剩下圓形或類圓形、質地堅實、直徑1cm以上、芽頭飽滿的塊莖備栽。
5、收獲加工
(1) 半夏要適時采收: 長江以南地區多一年兩收,即夏收與秋收。夏收于“夏至”前后,秋收于“霜降”至“立冬”間。黃淮地區以“秋分”前后收刨為宜,至遲不過“寒露”,否則不易脫皮,加工的商品易成“僵子”,質量差。收刨時,從畦一頭順行用鐵锨或小鏟貼根將半夏翻在一邊,隨即細揀。如果土壤濕度過大,不易打碎時,應提前數天順行刨松一下,加快水分蒸發,在土壤濕度適宜時再仔細收刨。
(2) 加工方法: 先將鮮半夏大小分檔,去凈須根,洗凈泥土,分別倒人缸內或裝入麻袋內,穿膠靴踩踏。在大部分外皮去掉后,倒在篩子或筐子里漂去碎皮,揀出未去掉皮的再搓,直至全部去凈為止。如果較大的塊莖底部仍有淡黃色半透明的“繭子”時,應一個個地刮去。如果栽種面積較大,用半夏脫皮機去皮,既省工時,加工質量又好。把去凈外皮的半夏控凈水,放在熏炕上用硫磺熏24小時,攤在箔或席上曬干。加工量大的應烘干。每3~3.5kg鮮品可加工成lkg干品。鮮半夏應及時加工,當天未加工的部分在屋內用濕土培,2~3天內一定要完全加工。
(3)種栽貯藏: 收刨時,將選留的種栽放在通風處晾2~3天,使其表面稍干時,放在地勢高燥處的貯藏坑內??由頻m,坑底用草鋪墊,四周用玉米秸隔開,坑口用木棍支持,上覆蓋土,并留l~2個小通氣孔,使坑內溫度保持2~7℃,待翌年春栽時挖出。
(4)室內貯藏: 在屋子的墻角,根據量的多少用磚壘墻,底層鋪干砂土,放一層種栽蓋一層土,放到30~40cm厚,上邊蓋8~10cm的砂土即可。 半夏以身干、去凈外皮、色白、質堅實、粉性足、圓形或類圓形者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