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寫專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注意事項
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是指:企業或政府在從事一項投資活動之前,就投資項目的市場、技術、經濟、生態環境、能源、資源、安全等影響可行性的要素,結合國家、地區、行業發展規劃及相關重大專項建設規劃、產業政策、技術標準及相關審批要求進行分析研究和論證,為投資者提供決策依據和建議,并滿足項目審批上報要求。
一般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如下:
1.基本情況: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名稱、法定地址、宗旨、經營范圍和規模;合營各方名稱、注冊國家、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、職務、國籍;企業總投資、注冊資本股本額(自有資金額、合營各方出資比例、出資方式、股本交納期限);合營期限、合營方利潤分配及虧損分擔比例;項目建議書的審批文件;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負責人名單;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概況、結論、問題和建議。
2.產品生產安排及其依據。要說明國內外市場需求情況和市場預測的情況,以及國內外目前已有的和在建的生產裝備能力。
3.物料供應安排(包括能源和交通運輸)及其依據。
4.項目地址選擇及其依據。
5.技術裝備和工藝過程的選擇及其依據(包括國內外設備分批交貨的安排)。
6.生產組織安排(包括職工總數、構成、來源和經營管理)及其依據。
7.環境污染治理和勞動保護、衛生設施及其依據。
8.建設方式、建設進度安排及其依據。
9.資金籌措及其依據(包括廠房、設備入股計算的依據)。
10.外匯收支安排及其依據。
11.綜合分析(包括經濟、技術、財務和法律方面的分析)。要采用動態法和風險法(或敏感度分析法)等方法分析項目效益和外匯收支等情況。
12.必要的附件。如合營各方的營業執照副本;法定代表人證明書;合營各方的資產、經營情況資料;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。
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寫作特點:
內容要實事求是,可行則行之,不可行則不行,不能為了得出肯定的結論,只講有利條件,不講不利條件,也不能為了得出否定的結論,只講不利條件,不講有利條件。對項目涉及到的一切都必須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,清楚地說明報告中提出的論點,要有充分可靠的根據為論據,不能泛泛而談。
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程序:
一個工程項目,從設想到建成投產的全過程,可分為投資決策前時期,投資時期和生產時期。而可行性研究是泛指投資決策前時期。根據工程項目的深度和要求,這一時期又可分為機會可行性研究、初步可行性研究、工程可行性研究等三個階段。
機會可行性研究,又稱投資機會鑒定,是可行性研究的初階段。它的主要任務是在一個確定的地區和部門,根據對自然資源的了解,選擇建設項目,尋找有利的投資機會。
初步可行性研究,是進一步判斷該工程項目是不是有生命力,投資機會是否有希望,有哪些關鍵性問題需作專題研究等。
工程可行性研究,也稱可行性研究,是確定工程項目是否可行的研究階段,它比初步可行性研究要求更全面,更深一些。其投資和成本估算要有相當的精確度。以上三個研究階段,也就是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步驟,但不是絕對的。主要看有關工程項目的諸問題是否已經明朗化,把握性有多大,如果把握性大,也可以越級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