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元素分析
1.簡介:
所謂表面:指固體最外層1-10個原子的表層或一種物質與另一種物質的界面,或附在物體表面的覆蓋層。
一般來說:體相>100nm,薄膜10-100nm,表面1-10nm。
表面分析法主要指利用一種探測術一如電子束、離子束、光子束、中性粒子束等,作輻射源轟擊樣品,使樣品受激發放出二次粒子,測量二次粒子的能量和性質。
測定物質表面的平均成分,給出原子指數。
材料表面的化學組成(定性、定量、分部)化學狀態(原子狀態、化學階態、電子狀態等)
測定原子階態 原子和電子所處的能級(電子結構)
確定分子結構
2.主要的表面分析方法:
根據激發源的不同,分為:
x射線光電子能譜(簡稱xps)(x-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)
紫外光電子能譜(簡稱ups)(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)
俄歇電子能譜(簡稱aes)(augerelectron spectrometer)
次級離子質譜(sims)(secondary lon mass spectrometer)
名稱
簡稱
發射源
分析粒子
逸出深度
主要用途
x射線光電子能譜
xps
x射線
光電子
~10nm
成分、化合態
紫外光電子能譜
ups
紫外光
紫外線
<1nm
分子及固體電子態
俄歇電子能譜
aes
x射線或電子束
俄歇電子
0.4-2nm
成分
次級離子質譜
sims
離子束
被激發出的二次離子的質量
~10nm
微區成分